當夏末的蟬鳴漸歇,8月31日,2025年鐵路暑運圓滿收官。
神州大地,超過16萬公里的鐵道線上,運輸安全有序、車站高效運轉、列車往來穿梭、老百姓美好出行,每一天都呈現出屬于這個夏天的速度與溫度。
62天,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9.43億人次,同比增長4.7%;
62天,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7.02億噸,同比增長4.8%。
客貨運量雙創歷史同期新高!熱氣騰騰的暑運數據,為暑運答卷寫下最硬核的注解。提效率、優服務、保安全,穩經濟、擴內需、促消費,鐵路人揮灑智慧和汗水,用心描繪出一幅人享其行、貨暢其流的生動畫卷。
運力增加,客貨并舉,暢通運輸大動脈
“下班直接出發,我們40分鐘就能從重慶市區到彭水,正好能來這邊避個暑!”周末傍晚,彭水西站格外熱鬧,重慶市民王女士一家剛出站,便笑盈盈地分享起這次的出行體驗。
7月27日,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迎來開通運營“滿月”。這條貫穿渝東南的交通動脈,將彭水縣正式納入重慶主城“1小時經濟圈”,為當地避暑“涼經濟”注入強勁動力。
新線新站的開通,不僅高效串聯起沿線豐富的旅游資源,更為暑期旅客增添了新的出行選擇。全國范圍內,鐵路部門精心編制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,充分用好京哈高鐵京沈段、滬昆高鐵杭長段高標運行和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、重慶東站等新線新站能力。
7月1日,京哈高鐵京沈段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實現常態化按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。北京至沈陽最快旅行時間壓縮至2小時29分,切實為商務、探親等不同需求的旅客帶來了出行便利。
前往沈陽出差的旅客文女士說:“整個車程不到兩個半小時!這趟列車不僅速度快,還有靜音車廂,我在車上也能安心辦公了。”
這個暑期,學生流、旅游流、探親流等客流疊加,鐵路部門依托鐵路12306售票大數據,靈活調整售票策略,并及時增加熱門時段、方向和區間運力供給。全國鐵路日均安排開行旅客列車11330列,同比增長8%。
在華東,自暑運以來開行的上海至菏澤東高鐵列車,讓山東省臨沂、濟寧、菏澤三座地級市首次實現高鐵直達長三角。
在華中,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加大管內京廣高鐵、濟鄭高鐵、鄭渝高鐵等重點線路高鐵公交化開行力度,進一步契合了旅客“微度假”“輕旅游”等出行新變化。
暑運不只有旅客的歡聲笑語,還有貨運通道的高效運轉。
累計發送電煤2.43億噸,全國371家鐵路直供電廠存煤可耗天數穩定在25天以上!
在中國鐵路煤運大通道上,浩吉鐵路把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和陜西榆林、神木等地的煤炭源源不斷運送至鄂湘贛等地區;大秦鐵路不舍晝夜運輸電煤,守護萬家燈火,開創世界單條鐵路貨運量新的里程碑……萬噸重載大列風馳電掣,為各地迎峰度夏提供了堅實的運輸支撐。
從“人享其行”的出行便利,到“貨暢其流”的供應鏈保障,鐵路始終以科學動態的運力調配“組合拳”,持續回應人民群眾需求。
鐵旅融合,品牌出圈,點燃消費強引擎
7月17日凌晨,“南方列車·瀟湘號”旅游列車從廣州白云站緩緩駛出,264名旅客正式開啟持續18天的新疆之旅。該趟列車定位為華南地區首列適老化舒適型旅游列車,系首次從廣州白云站發車。
“我終于可以實現游遍南疆、北疆的夢想了!”今年65歲的丁阿姨和家人一起坐上這趟列車,興奮地說,“一次性能游覽新疆大部分景點,每個景點間的旅程比較短,我覺得這是最適合我們老人的旅行方式。”
這個夏天,鐵路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,旅游經濟、銀發經濟脈動強勁。親子游、研學游、紅色游、康養游,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車和銀發專列客流火爆,百姓的出游選擇更多了,旅行體驗更好了。
搭乘“星光·燕趙號”旅游列車,超大觀景窗設計為旅客提供了更為開闊的觀景視野,帶來了“車在景中行,人在畫中游”的極致體驗。
搭乘“龍騰中華·新時代山河號”研學列車,學生們不僅探訪了北京、呼和浩特、洛陽等文化名城,更領略到其中的文化魅力。
暑運期間,全國鐵路累計開行旅游列車579列,同比增長31%,讓越來越多的旅客乘著火車奔向心中的“詩和遠方”。
服務圍著需求轉,火車向著市場開。“旅游列車+”模式,將出行與興趣、美食、文化深度綁定,打造出一個個消費新場景,讓出行不止于“抵達”——
在Y692次“環西部火車游·崆峒號”七夕主題旅游列車上,西部地區獨特風情與傳統七夕浪漫元素巧妙融合,專業導游在列車上精心組織互動娛樂活動,生動講解七夕傳說、傳統民俗文化,旅客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。
“沒想到能坐著高鐵去看球賽,車上全是支持我們九江隊的自己人,今晚肯定能贏!”九江球迷呂足才攥著車票,在G9813次“贛超”球迷專列上難掩興奮。這趟球迷專列讓“看球出行”變成了一場熱血同行。
這個夏天,鐵旅融合的活力同樣延伸到了跨境出行的熱潮中。
7月18日的昆明站,D86次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候車專區里,昆明市民唐艷一手攥著護照,一手牽著興奮的孩子,滿是期待地說:“以前去老撾得去昆明南站上車,現在昆明站就能走,省了40分鐘市內交通,感覺火車開到了‘家門口’!”
暑運期間,跨境游持續升溫,廣深港高鐵發送跨境旅客616萬人次,中老鐵路發送跨境旅客3.5萬人次,中蒙、中俄、中越國際旅客列車有序開行。
從“走得了”到“走得好”,從國內游到跨境游,透過這扇“流動的窗口”,大家看見了一個發展澎湃、文化深厚、熱情好客的中國。
服務升級,安全有序,書寫民生新答卷
“旅客請注意,請梓涵小朋友的家人聽到廣播后速到服務臺。”8月24日上午,西安站候車室里反復播放一則“找孩子”的通知。
在暑運返程客流高峰之際,西安客運車間直面兒童旅客激增的服務考驗,在服務臺增設“寶貝尋親站”這一暖心服務,得到旅客好評。
放眼萬里鐵道,上海南站“燈塔書房”里,旅客捧著書靜享旅途時光;彭水、武隆等站的重點旅客可視對講系統,讓行動不便的旅客一鍵呼叫幫助;動車組列車上的“遛娃艙”里,小朋友圍著工作人員做手工,笑聲滿車廂……
今年暑運,鐵路部門聚焦旅客出行的“急難愁盼”,推出一系列個性化、人性化服務——
購票環節,學生旅客預約購票服務功能實現常態化運行,累計發售學生票1988萬張;計次票、定期票、旅游套票等新型票制產品應用范圍不斷擴大,部分動車組列車推出了更為靈活的折扣票價,旅客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。
步入車站,“一盒好飯”解鎖旅途好“食”光,鐵路到達旅客乘坐地鐵免安檢車站擴展至45個,旅客出行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進一步暢通。
登上列車,鐵路暢行碼、便捷換乘、互聯網訂餐等在途服務不斷提升出行體驗,高鐵寵物托運、“輕裝行”試點范圍繼續擴大,旅客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得到極大滿足。
美好出行,離不開強有力的安全保障。
今年暑運,華東、華北、東北等地遭遇多輪強降雨,臺風“丹娜絲”“韋帕”“竹節草”“楊柳”等極端天氣接踵而至。鐵路人用堅守與付出,有序應對著高溫與洪水的雙重考驗。
在北京,北京高鐵工務段嚴格執行雨量監測和雨中出巡制度,加強重點地段看守巡檢;在廣東,惠州工務段抽調1250人組成應急后備隊待命,對惠州、龍川、梅州三地防洪料庫實行24小時值守;在遼寧,大連機務段強化走行部、制動系統等關鍵部件的精細化檢修和地毯式排查,確保機車出庫時狀態最佳、性能穩定……
堅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鐵路各單位各部門強化政治擔當,落實落細各項工作措施,筑牢汛期和暑運鐵路安全屏障——
加強線路巡查和設備檢修,及時發布預報預警355次,出動巡查看守人員50萬余人次,鐵路大動脈安全暢通得到可靠保障;動態會商研判,優化旅客列車開行方案;及時公布列車停運、晚點等信息,做好車票退票、改簽等服務,確保旅客出行安全有序。
從組織運力有保障,到服務迭代貼民生,再到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加暢通,“火熱”暑運彰顯出“流動中國”新活力。
錨定新的目標,鐵路正以更優質的供給、更扎實的作為,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奔向更遠的未來。